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草原“天眼”觀測日食過程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1日電(記者丁銘、劉懿德)11日傍晚,隨著太陽上半區一點點被黑影遮蓋,顏毅華仔細地盯著電腦屏幕顯示的圖像和讀數。此時此刻,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的拋物面天線遙指西方,把中心對準太陽,密切跟蹤接收來自太陽的射電輻射。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草原“天眼”觀測日食活動。
“通過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的天線,我們在這次日偏食過程中能觀測到太陽射電流量的變化,可據此推斷太陽射電輻射的空間分布?!眹H天文學聯合會太陽與日球分會主席、中科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顏毅華說。
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由100面拋物面天線組成,是國際一流的太陽射電望遠鏡,被稱為“中國草原‘天眼’”。顏毅華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這是草原“天眼”2013年建成運行以來首次觀測日食活動。顏毅華說,盡管這是一次日偏食,但仍能獲得一系列研究太陽活動的基礎數據。
“草原‘天眼’本身是具有成像能力的,但我們在此次日偏食過程中,既進行了成像觀測,也進行了傳統的不能成像的單天線觀測?!鳖佉闳A說,通過兩種不同的觀測方式進行數據比對,能夠進一步檢驗單天線觀測方式進行空間分辨觀測的可靠性。
顏毅華表示,他的團隊曾于2008年、2009年分別在甘肅、浙江進行過日全食射電觀測?!凹幢闶峭ǔKf的日全食,在射電觀測中也表現為環食的形態?!鳖佉闳A說,這是因為月球陰影遮擋區域以外,仍有太陽射電輻射能被觀測到。
由于有過日全食射電觀測的基礎和經驗,此次日偏食觀測進展順利。顏毅華說,他的團隊會進一步分析研究有關數據,不斷提升設備性能,通過太陽射電觀測更好地研究太陽活動規律,造福人類造福地球。
據介紹,太陽的劇烈爆發活動可引發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能對航天、衛星通信、導航、電網運行等高技術系統和設備造成損害。由于地球大氣對來自太陽的射電輻射近似透明,因此地基射電望遠鏡是研究太陽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