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打造互聯網醫院 產業集群新高地
作為全國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近年來,銀川市憑借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積極創新體制機制,以大數據、互聯網+新技術為支撐,以政策創新為依托,以改善民生為導向,開啟了“互聯網+醫療”的探索之路。
“互聯網+醫療”助推分級診療
2014年起,銀川市立足“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便民利民惠民、促進產業發展”三個核心目標,部署了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十大模塊,為市民提供精細化服務。2016年,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入手,銀川市開始發展“互聯網+醫療”,進一步擴大智慧城市建設助推新經濟發展的效應。
2017年3月19日,銀川市集中與丁香園、北大醫信、醫聯等15家國內知名互聯網醫療企業簽約。
之后,又陸續與阿里健康、京東醫藥城、平安健康、360健康等60多家互聯網醫療企業對接,目前在銀川市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已達到29家,好大夫、丁香園、微醫等11家企業以備案形式獲批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企業集群初步形成。
互聯網診療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將醫生與患者跨地域對接,突破了時間空間界限,為群眾架起了與全國名院名醫零距離接觸的“云橋”,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看病成本,也滿足了不同患者群體對優質醫療資源的個性化需求,成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一條有效途徑。
截至目前,通過互聯網醫院在銀川備案注冊的醫生總數已達到20583名,累計服務患者700多萬人次,節省患者就醫時間約60萬小時。
互聯網診療平臺精準實施“分級診療”。通過平臺,可以實現小病在線問診、大病基層醫院就診檢查、復雜病情到中心醫院就醫、疑難雜癥直接會診,患者還可通過平臺直接轉診或邀約域外知名專家會診、手術,實現醫患的精準匹配、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銀川市大數據管理服務局局長王川說,通過互聯網診療平臺建設,銀川市將不斷完善一級居民健康管理、二級社區醫院、三級網絡醫院、四級本地三甲醫院、五級北上廣異地大型醫院的五級診療體系。今后將以五級診療體系為基礎,發展成為以本地和域外知名三甲醫院為依托,以互聯網診療平臺為紐帶的連接居民、社區醫院和北上廣大型醫院的新型醫聯體模式。
就醫紅利需強力監管
互聯網診療平臺實現醫生與患者相連相接,就醫數據互聯互通,診斷、檢驗檢測、影像數據快速共享,根據患者病情和醫生的專業能力,進行高效、精準匹配,既提高了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也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等新一代技術手段,互聯網診療平臺還可以科學地采集患者檢測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提高診療效果,同時運用精細化管理理念,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健康管理服務,使患者享受到新技術時代就醫的紅利。
但人們在享受就醫便利的同時,更關心的是個人數據安全。
王川說,互聯網診療平臺作為醫療新業態,缺乏與之相對應的行業監管條例、行業規范標準,存在監管難的“真空地帶”。
針對這一現狀,從2016年4月起,先后出臺了《銀川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銀川互聯網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制度(試行)》等10個政策及監管文件,分別對診療平臺和平臺醫師的準入、評級、退出,電子處方互認,醫療數據的安全等方面提供政策依據。
在銀川市濱河新區互聯網+醫療產業基地的展廳里,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銀川的互聯網醫院正在服務的人數和注冊醫生數量等信息。在監管平臺上,可以清楚看到當天的電子處方、問診人數、近七日患者分析等數據。
今年4月,銀川市“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自動在線實時監管,將互聯網醫院的服務全過程(醫保、醫療、醫藥)數據以及患者的健康檔案數據全部存儲在大數據中心,并向監管部門開放端口,對接監管平臺,讓互聯網診療行為網上留痕。通過對醫療數據的采集、挖掘和分析,銀川實現監管部門對互聯網診療行為的全過程、不間斷監管,實現了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全流程監管。
事前提醒包括對各企業管理流程的缺失、遺漏、不符實等信息進行標注說明,對醫院資質、醫生備案、醫生職稱等17項指標進行監控,確保各互聯網診療平臺合規有序地開展醫療經營活動。
事中控制包括對診療行為中的在線問診、處方、轉診等核心業務進行實時監控,對處方、醫囑進行實時檢查,對簽約醫師身份進行驗證,避免發生名不符實的診療行為等。
事后追溯包括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互聯網醫療機構從在線問診、分診、開處方、會診、病歷書寫、藥品配送等環節進行監管,通過分析每個環節的數據、痕跡,事后對互聯網診療平臺的診療行為進行全程追溯。
同時,互聯網診療平臺“執業醫師多點執業備案”業務也在監管平臺上開展,不僅提升了醫師多點執業備案的辦事效率,還起到從源頭管控備案醫師質量的效果。